东京教父观后感9篇

东京教父观后感9篇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1

  趁着寒假,又温习了几遍《教父》三部曲,我也说不上看了多少遍,自从两年前第一次看以来,每逢空闲时间,我总会再点开看,《教父》于我,是百看不厌的,就像一位老朋友,每次交谈总会有新的收获。

  我突然想起之前和朋友看完,他疑惑的对我说:“这就是你说的经典?为什么我没看出来他好在哪里。”我一时语塞,竟不知道怎么说,感觉就像自己的理想受到了嘲讽一般,我骂他肤浅,低俗,那天我们大吵了一架。后来我们慢慢和好了,但再也没有讨论过这部电影。

  再后来,我终于明白,人们推崇《教父》,并不是为了将它置于高深莫测的地位,以示己见之独到,也非人云亦云,但凡理清《教父》情节的人,总能从中感悟出属于自己的 “哈姆雷特”。只是我的那位朋友,他第一遍看还没有搞懂谁是谁。

  的确,《教父》人物繁杂,原版存在删减,如果不借助原著,第一遍很难看懂,需要三遍五遍去看,而《教父》正是这样一部值得三遍五遍的去看的电影。

  先来初步了解下教父

  《教父》三部曲,美国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作品,最早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以意大利裔美国黑手党家族为背景。1972年一经上映,便席卷全球,至今熠熠不衰。

  《教父》讲述了老教父唐·维托·柯里昂(马龙白兰度饰)遇袭后的危急时刻,小儿子迈克(阿尔帕西诺饰)力挽狂澜并成为第二代教父的故事,于1972年上映。

  《教父II》分双线叙事,讲述了第一代教父维托年轻时的创业史,以及第二代教父迈克发展家族事业的故事,于1974年上映。

  《教父III》讲述了第二代教父迈克进入垂暮之年,为了灵魂的救赎,试图合法化家族事业却遭遇重重阻碍的故事,于1990年上映。

  (鉴于文章的篇幅以及内容的精彩程度,该篇推送只介绍教父三部曲的前两部)

  鉴于历来对《教父》汗牛充栋的评价,笔者只想谈谈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

  讽刺当局

  电影在一片黑色中缓缓拉开序幕,博纳萨拉颤抖的声音响起:“我相信美国。”这位兢兢业业、恪守法律的殡仪馆老板,他怎么都不会相信他所相信的美国政府竟然跟他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她的女儿受美国新式教育,一次出去玩,两个美国男孩想要强暴她,她拼命反抗,结果被打成重伤。信仰法律的博纳萨拉报警,在法庭上,法官煞有介事地判处这两个男孩缓刑,他们被当庭释放,还嘲笑他。

  当博纳萨拉用浓重的意大利口音说出这句话时,观众们开始理解教父的行为,他的屠杀和罪恶具有某种原始的合理性。意大利移民大多是农民出身,举止粗俗,一眼就能看出来,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备受歧视。不要被美国的幻象骗了,它并不像它所标榜的那么伟大。信仰美国没有用,博纳萨拉被美国耍了。要给女儿报仇,他只有找黑手党教父,请他主持正义!

  可怜的博纳萨拉竟想着用钱收买教父替他杀人,这简直是对教父赤裸裸的侮辱:

  “我该付你多少钱?”

  当镜头终于拉到了正面了,观众终于见到了教父,这个时候观众居然看到有只小猫在教父的怀中撒娇,导演的意图很明显:愈是这样,观众愈会觉得教父的可怕。

  教父有些愤怒,他总是很讲道理:

  我们相识多年,这是你第一次来找我帮忙,我记不起你上次是何时邀请我到你家喝咖啡了,何况我太太还是你独生女的教母,你选择相信相信美国,却忘了我这个朋友,我感到难过。

  而博纳萨拉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人生在世,朋友是非常重要的。

  教父并没有记仇,他帮了博纳萨拉,因为他看得明白,博纳萨拉只是不想卷入是非而已。

  这是教父的胸怀,也是他的处事原则,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人脉会如此之广!

  (自由女神像下的罪恶)

  家族内部怀疑保利出卖了教父,于是桑尼对克莱蒙扎下令干掉保利。

  这一段主要有两个细节很有意思。

  第一, 克莱蒙扎对保利吩咐倒车的时候小心小孩子,当时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非常震惊,因为一般看到的一些反映黑社会的片子描述的黑社会分子十分脸谱化,简直就是人渣啊~看到这里会不会感觉这些黑社会更有社会责任感呢?

  第二,克莱蒙扎以下车撒尿为暗号,后面的杀手开枪打死卡洛,之后克莱蒙扎仅说两句台词:

  对应前面克莱蒙扎的老婆叫他别忘了油饼:

  这一段长镜头运用,丝毫不拖泥带水,将黑手党内部视人命如草菅的真相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确的家庭观

  镜头一

  一个男人如果不花时间和家人相处的话,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教父时常这样告诫他的儿子们。

  和麦克谈心

  和麦克的儿子安东尼共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

  镜头二

  大儿子桑尼之死

  桑尼死后,教父把他的尸体带到了殡仪馆,让老板来为之整理遗容。似乎教父的地位不容许他在别人的面前显露出一丝的软弱,在这场戏之前还不太容易看到教父对于失去儿子的真正反应。他在殡仪馆哭了,马龙·白兰度在这里的表演体现了他演技之神的价值,我能感受到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最真挚最深沉的爱,那爱打动了我。我想那一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即便是一位高高在上的big shot,也实在是太痛苦,太难承受了。

  镜头三

  为了让麦克能平安的回来,教父组织了五大家族的一次会议,主题是和谈。曾有人这样评价白兰度的表演:如果你想知道‘老奸巨滑’的最高境界,那来看这一段。此时他已经有收拾五大家族首领的计划了,但还需要一个导演,就是迈克,此外他还需要暂时的稳定,所以有了这次会议,结果他也做到了。他的会让迈克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这一切。 而最为霸气的,则是他在最后说的那句话:

  我是个迷信的人,若是他不幸发生意外,或被警察开枪打死,或在牢里上吊,或是他被闪电击中,那我会怪罪于在这房间内的诸位,到那时候我就不会再客气了。

  鲜明的对比

  《教父》这部电影的开篇在明暗方面的运用,导演竭力把教父的办公室弄得十分的阴暗,而外面的婚礼则显得十分的喜庆热闹。一明一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面阳光明媚,婚礼上载歌载舞,好像人们都没有烦恼一样,大家都很开心,其实所有的秘密都在教父的办公室里,大家想象一下,在这个小屋子里到底有过多少见不得人的交易?

  贯穿三部曲的矛盾

  麦克和凯的爱恨情仇

  麦克和凯,一个二战退役的功勋年轻军官,一个活力四射的年轻大学生,一段本来幸福美好的爱情,却被麦克家族突如其来的变故卷入,一点点撕裂,最后灰飞烟灭。麦克枪杀了仇人后,曾在西西里避难,在那里他喜欢上了一个传统的西西里女人阿波罗尼娅,并与她结了婚。后来阿波罗尼亚在一起谋杀麦克的阴谋中,巧合的成了麦克的替死鬼。经过美国方面的运作,麦克最终顺利返回纽约见到了凯。

  在麦克的承诺下凯最终答应回到了他身边。可好景不长,在麦克积极运作家族产业,使其合法化的过程中,凯被软禁以及暗杀不断的生活折磨的精疲力尽,这跟她内心向往的自由生活完全背道而驰,凯厌烦透了,她跟麦克大吵一架,最终离开了麦克。

  如果说麦克象征着传统的西西里移民文化,那么凯就象征着美国自由开放的文化,麦克和凯的爱情,是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而他们之间的离恨,则是这两种文化的割裂,这种趋于融合又彼此割裂,正是当时美国的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用电影映射现实,不得不说马里奥普佐真是一个天才,真正的通俗小说的教父。

  那么阿波罗尼娅和凯,麦克究竟爱谁更多呢?

  阿波罗尼娅是青年时代一段飘香的梦境,是惊鸿一瞥,甚至是超越理性的爱与占有欲。而凯不是,凯是他的依靠,他无言却坚定的庇护,当然后者易逝,前者已逝,所以麦克回忆起阿波罗妮亚时总有那样的绝望与悲哀,阿波罗妮亚代表的那段岁月的插曲在他的人生中只出现一次,而凯几乎陪他从开始走到终结。要我说,他爱这两个女人不分深浅,只是时间与人生莫名其妙的关系让它看起来似乎有区别。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2

  井底之蛙本蛙了,直到了2018年,才知道世界上有阿尔·帕西诺这样一个伟大的演员。

  从第一部看到了第三部,说实话,教父3的开篇是让我有点失望,有点出戏的。因为教父2的Michael实在是太抓人了,虽然并不高大,但是他的眼神,缓慢的语速和步调,无处不在释放着一种王者优雅的杀戮气质。但同时,影片对他家庭生活的描绘又体现出了一个传统意大利男人对妻儿的爱,和对大家族的担当与责任感。这种多角度的刻画,把Michael这个角色呈现的极为生动形象。

  然而,第三部里的Michael,短了白了的头发,不再是第二部里的那种精致的油头;依旧缓慢却不再优雅的步调,无处不透露着一种苍老的气息。看到这样的开头,我不禁感叹,诶,时间还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即使他是那样的,强大的Michael。不仅如此,第三部里,Michael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沉着冷静,一切尽在掌控的男人。而是一位充满矛盾,隐忍,无奈与疲惫的老人。这也是三篇开头让我失落的一点。

  但仔细想来,我所有的这些失落,不都属于这部电影的计划与安排之中吗?不就是这部电影想要我产生的感觉,做出的反应吗?在我自认为的出戏和失望中,已经被悄无声息的带入了电影的节奏。这不就是一部电影的精彩和演员实力的强有力的证据吗?除了电影的演员刻画及剧情节奏的引导,教父3的构图也是让我久久无法忘怀,特别是Michael忏悔的那段,教士,Michael,窗,鸽子,钟声,哭泣,死亡与玫瑰。神。

  除了在剧情上与前两部呼应,教父3还采用了与前两部一致的色调及开头结尾的模式。以一场盛大的派对和身后的书房里的暗潮汹涌作为开篇,和归结于沉静的结尾。不同的是,相比于父亲是在花园与孙子幸福的追逐打闹中去世的,三篇的Michael是在一个衰败的花园,在一只小狗和一个橙子的陪伴中,孤独悲惨的死去。

  两年以后的今天,在我重新编辑这篇观后感的时候,三篇尾端的那个紧张的刺杀片段还能够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当时正在观影的我,拽紧了拳头,不断的祈祷着希望Michael没事。我认为,虽然他的确做了很多违法的事,杀了很多人,甚至是自己的哥哥,但他真的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坏人。他真的是一直一直不断在无数无比糟糕的选项中去寻找,甚至自己创造一个不那么糟糕的选项,去尽力的带领家族走向合法,去保护家人。

  在这场枪战中,是,Michael活下来了,但那个她抱在怀里,不断亲吻头发的,发誓会保护好的,那个能够把家人重新凝聚起来的女儿,被击中了。我能感觉到,那枚子弹,不但击中了他女儿的身体,同时,击碎了Michael的灵魂。就在那一刻,他的家庭,生命和灵魂都在那声呐喊中灰飞烟灭了。(此处再次感叹阿尔的演技,大张的嘴巴,任凭唾液溢出,他将一个人生命(灵魂)真正的终结时刻演绎的淋漓尽致)。

  感觉很凄凉,Kay的不理解与离去注定了Michael凄惨的结局。感觉为他所遭受的这一路的艰辛与惩罚很愤怒,很不公。他明明是最努力的那个人,最后却也是最孤独的那个人。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一样,Michael,人间不值得。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3

  在日本有许多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动画的动画大师,

  今敏,就是其中一位。

  在今敏的作品里,舍弃了精致画功、奇特场面等最易赢得掌声的技巧,在叙事上下功夫,制作出了一部部震撼心灵的动画。

  《东京教父》是他的第三部长片动画电影,影片的内容,或许说不上新奇。

  三个拾荒者,一个小婴儿,构成一段一个半小时的影像。

  可是,它带给我的感动,或许会是一辈子。

  东京教父

  Tokyo Godfathers

  《东京教父》是一部没有炫技,没有梦境,也没有悬疑的动画电影,也是今敏作品里最普通,最现实,却也是最温暖的一部。

  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的是三个流浪汉:赌徒金、人妖哈娜和离家少女美由纪在圣诞夜那天从垃圾堆里发现了一名女婴,最终又帮女婴找回父母,并在这一寻找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故事。

  金是一名从三十多岁就开始流浪的大叔,属于抛妻弃子的那种赌徒,给家里留了一屁股债,自己却失踪了。流浪在街头,在喝酒和赌博上是更“洒脱”了。

  哈娜是个从小被父母遗弃,一直在寻求真爱,幻想着自己能做母亲的人妖。脾气不太好,忌讳被别人称作是男人,心地有点小善良。

  美由纪是一个因琐事与父亲发生口角并将父亲刺伤,进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离家半年之久,尚无在社会中寻找食物的能力,会在楼顶向人群中吐痰。

  这三个流浪者,算不上是人生的成功者,甚至算不上动画片的“主人公”。

  “你以为你是动画片的主人公啊?”,这是哈娜经常调侃金的话。

  对啊,你吃不饱穿不暖,赌运也差,身上的衣服也不知道有多久没换了,一身的酸臭味。

  这种人,怎么能当动画片的“主人公”呢?

  可他们就是。

  

 

  圣诞节的这天夜晚,三人在垃圾堆里发现了一个被抛弃的婴儿,他们的命运因此发生转变。

  金和美由纪想要将婴儿送到警察局去,却被哈娜拒绝,因为她想要体会当母亲的感觉,这或许是她唯一的机会,她将婴儿起名“清子”,寓意纯洁,称她就是天使。

  为了找到清子的亲生父母,三人组踏上了寻亲的道路。

  在他们接收的讯息中,清子的母亲叫西泽幸子。

  他们原本以为清子的被抛弃是父母的狠心之举,但在寻找中却发现,幸子,其实也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幸子,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但丈夫嗜赌,房子被抵押,欠了一屁股的债。

  而清子,其实是被丈夫背着幸子抛弃的。

  这个女人,被哈娜和美由纪偶遇的时候,她正准备自杀。其实,若不自行结束生命,幸子离流浪汉也不远了。

  没有生活的方向,也没有工作,不仔细看,谁会发现她曾是那个笑靥如花的女人呢?

  但就在哈娜和美由纪将清子还给了幸子,以为这一趟寻找之旅终于结束的时候,金跑过来告诉他们:其实孩子,是幸子从医院偷的。

  而幸子偷孩子的原因只有一个: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当她走到医院的育婴室,这个女婴对她笑了一下,那个时候她觉得,只要跟这个孩子在一起,她就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当知道幸子不是婴儿的亲生母亲时,流浪的三人拼了命地在风雪中寻找。

  当婴儿被幸子失手丢下高楼时候,哈娜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

  哈娜因为一条横幅得救,太阳在这个瞬间升起,晨光照耀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这个镜头也是本片的最美镜头。

  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孩子真正的父母。

  这一趟“寻亲”之旅不仅仅是单纯的寻亲,更是三个人的自我救赎之旅。

  在寻找清子的亲生父母的途中,美由纪被酒店里一名刺杀犯人劫持当做了人质,在被男人强行带回家后,美由纪遇到了犯人的妻子。

  两人虽然语言不通,可还是毫无障碍的交流起来。两人聊到自己的父亲,发现双方的父亲都是警察。在彼此的交流中,美由纪也诉说了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

  因为父亲送走了自己的爱猫“天使”,美由纪在愤怒之下,刺伤了父亲,因为觉得家里已经没有自己的容声之地了,所以美由纪选择了逃走。

  后来在电车上美由纪碰巧遇见了同样在电车上的父亲因为害怕被父亲认出,美由纪选择了翻窗逃走。

  美由纪在责怪的不仅仅是平时对自己不够关心的父亲,更多是无法原谅刺伤父亲的自己。

  “要是这样他还能原谅我的话,那就是真的亲情。”

  美由纪不知道,父亲早已原谅了她,因为她是他唯一的女儿。作为一个父亲,怎么可能怨念自己的女儿呢。为了找到女儿,把寻人启事刊登到了报纸上。

  寻亲途中,美由纪看着哈娜和金对清子的付出,看着刺杀犯人幸福的一家人,逐渐得理解了自己父母对她的爱。

  影片的最后,帮助三人找到清子亲生父母的警察就是美由纪的父亲。

  两人在医院最终相遇,美由纪得到了自己的救赎。

  流浪汉金无颜面对自己的妻女,这些年一直都在逃避,甚至对自己的过去撒谎。

  他告诉哈娜因为女儿得了重病,为了自己给女儿筹钱治病,不惜进行假比赛。但是最后因为假赛被取消了资格。女儿因为没钱看病,死了,妻子也随女儿离世了。从此消极生活,沉迷赌博,欠了一屁股债,最后成了一个流浪汉。

  他也是恨极了当时那个无能的自己吧,所以他撒谎编织自己的故事。

  在哈娜因为生病入院后,金遇到了自己的女儿—清子。跟被遗弃的婴孩一样的名字。

  金的谎言被戳破了。

  其实,金之前根本不是什么自行车选手,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赌徒,因为赌博输光了积蓄,还欠了一屁股的债,金觉得没脸见家人,选择了逃跑,成为了流浪汉。

  留下妻子和女儿孤苦得撑起一个家,虽然金为家里带来了很多伤害,但是她们仍旧没有放弃寻找他。

  金在成为流浪汉后,也一直记挂着妻女,为了弥补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缺失,他也在努力地存钱。

  在寻亲的旅途中,金遇见了一位老流浪汉。老流浪和金一样,嗜酒如命,沉迷赌博,最后弄得妻离子散,孤独得死在寒冷的冬夜中。老流浪汉的境地就是暗喻着金的未来。

  因为清子的出现,金遇见了自己的女儿,与过去的一切和解,回归家庭。

  人妖哈娜,因为自己从小就被父母抛弃,她偏执得想要成为一个母亲。

  她认为是上帝给她生错了性别,一直想要成为女人。

  在流浪之前,她被同样有性别认知障碍的母亲收养,在酒吧里唱歌为生。

  后来,她抛弃养母,和一个男人离开,再后来,那个男人死去,哈娜就成为了流浪者。

  因为清子,哈娜后来找到养母,希望养母收留一下他们。

  在和养母的对话中,哈娜说出了自己要留下清子,不肯送去警局的原因:因为两个人同样都被抛弃了。

  “我想听听她抛弃孩子的理由,如果合理,我也会原谅她们。“

  哈娜固执得要为清子找到亲生父母,了解他们抛弃孩子的原因,也许哈娜也是一直想要去理解和原谅抛弃自己的母亲的吧。

  在得知清子不是故意被抛弃,而是被痛失爱子的幸子偷抱出医院时,哈娜应该释然了。

  在清子被幸子不小心掉下楼,哈娜完全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得跳下去拯救。

  哈娜的纵身一跃,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清晨的阳光洒在众人的身上,所有的人都从过去的枷锁中释放。

  电影故事的主题“寻亲”不仅不新颖,而且有些俗套。

  这样的一个简单俗套的故事想要讲好并不容易,因为一不小心剧情就会跌入刻意煽情和肤浅的陷阱。

  但是导演今敏不仅将这个故事以他的风格完美的讲述了出来。

  还证明了“动画并不是单纯的视觉炫技,而是服务于实拍无法达到的剧情”这一理念。

  《东京教父》里没有肤浅的煽情段落,没有热血的动作场面,更没有大家喜闻乐见的少女暧昧情怀,有的只是社会最底层人们,那些流浪者的平凡的真实的悲伤与善良。

  在讲述这些平凡生活的同时也抒发着一些对生活的感悟,冰冷的人间总会有温暖存在。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4

  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的确很少见,算是很久之前的一部片子,看到更多会称为是男人的圣经,那么,可能我的感受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其实说自己的感受的话,给我更大的感触是感觉并不想传说中的很棒,也好像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更多的是一个男人对于家庭的维护。

  维多把他的整个家族看的很重要,他一直在维护这个家庭,希望每个人在里面都能够生活的很好。

  对于来求助他的人,更多的,也是渴望一种友谊,而不是仅仅的金钱交易,而不是只是一桩买卖,更多的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扩展。

  这样的一个人,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没有那么多的凶狠,对于朋友家人绝对的保护,在自己的肩上承担社会的风浪,或许,这就是一句教父的含义。

  他呢,也在家里有一定的规矩,饭桌上是绝对不会谈论工作上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家庭内部始终和谐安好,给每个人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至少,现在很多人已经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完全的分开,更多的是在各方时间的挤占,必然,在之后的某一天,某一方面,产生绝对的冲突,而这个冲突,也会危及到自身。

  赌博,美女可以,但是绝对不沾染毒品。

  金钱,生命,多方势力的威胁下,很少人能够坚持住自己最初的准则,有的更多的是一种随波逐流,更多的是一种顺大势而为。

  维多坚持自己的原则,觉得是危害社会的东西,认为,对于人们生活不利的东西,这一类的东西,绝对不会去触碰。

  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则的坚持,他失去了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差点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尽管这样,还是会选择坚持。

  坚持的结果,只能够说是在一定程度让对方的妥协,只是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血洗,他的儿子,选择用那些曾经参与的鲜血,为他的父亲陪葬,最终,维多的时代渐渐过去,只不过,他的人格魅力,依旧留存在人们心中。

  他或许也有过后悔吧,毕竟,当时最不希望小儿子沾染家族的事业,只是希望他做一个清白的人,平静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可是没办法啊,时间并不允许,命运并不期望。

  最终,他的小儿子继承了自己的位置,最为合适,却也最为遗憾。

  毕竟人生满是遗憾,这样的结局,是偶然,也是必然。

  那样一个充满魅力的男人,颐养天年,最终,平静地死在和孙子的嬉笑之中,死在了最熟悉的田地之中。

  好在,该交代的,都已经告诉了孩子,之后的发展,就要看他们自己了,家族的人生,也在他的手上了。

  这样的一代教父,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怀念,而不是窃喜,留给家人的是平静而不是舒心。

  看似简单,却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留给世界的,是那样一个身姿,这样,就已经足够。

  如果说,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体验,不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希望,会有更多的感受吧。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5

  人类的罪恶是永恒的。

  因为人们对财富和权势的渴望是永恒的。

  故事的最后,克莱里库齐奥家族将带着权势回到地上的社会,他们洗白的是什么?他们只是从自己建立的规则中出来,开始遵守这个社会的另一套规则。不过,它们都是一样的,都包含了人们的罪恶。

  在《教父》的三部曲中,有三种生存的方式。

  第一种是借助政治的力量,积累财富建立权势。就像第一部和第三部小说中的教父,他们的事业游离于法律的边缘,比如博彩业,然后寻求政治的庇护,一般用利益或政治力量解决问题,暴力是最后的手段,但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当他们的事业足够庞大后,同时为了顺应时代,他们开始将财富洗白,脱离所谓的犯罪,带着财富和权势回到地上的社会。

  第二种是与公开政府对峙,就像在第二部中的吉里安诺,他建立自己的武装对抗政府,帮助穷人。虽然他被称为英雄,但是他成为了众矢之的。他挑战了国家机器,政府不会容忍这样的存在,政府将不遗余力地消灭他。吉里安诺没有意识到,这一条路唯一的选择是将自己的反抗发展为革命,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不是当一个罗宾汉式的孤独英雄,可是他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只是一个土匪。教父这样评价他:“活着不要当英雄,只要活着就行。时过境迁之后,英雄似乎就有点儿愚蠢了。”永远不要与国家机器对抗。

  第三种是成为政府的附庸,将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家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表面看这能带来巨大的权势,但这种方式极其不稳固,因为政权很容易发生更迭。永远不要相信政治家们的承诺。自己将很容易被政治家们所抛弃,或者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让我想起了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他与政治联系太过紧密,最终在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政治斗争中成为牺牲品。就像德鲁克说的一句话:“任何人,只满足于随波而升,也将会随波而降。”作为一个商人,应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定位,要考虑事业的长远发展,不要牵涉到政治斗争中。

  所以,教父的选择是最合理的,也是最明智的。

  教父三部曲,第一部写了教父的家族与其他家族的对抗与恩怨,第二部写了西西里的英雄,第三部写的是家族内部的分裂与争斗。所谓的分裂,就是价值观念的分裂。教父家族未来的继承人丹特,太过嗜血,狂热于暴力,与老教父的观念背道而驰,,而老教父希望下一代能够脱离暴力和犯罪,这就引发了矛盾。

  在这一部中,主角不是教父,而是头号杀手的儿子克罗斯,以克罗斯的视角去看整个家族和整个故事。教父三部曲的结构都不相同,第一部教父柯里昂是主角,第二部西西里人吉里安诺是主角,但是以未来的教父迈克尔的角度叙述。

  这部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好莱坞电影界,用了大量的笔墨展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好莱坞。

  我一直对电影感兴趣,欣赏电影的艺术,但此时才意识到,电影幕前是极少数人的光彩荣耀,幕后有着多少肮脏和丑态。在这条声名和财富的路上,无数的演员、导演、作家在挣扎、在出卖肉体和灵魂。资本在操控着一切。

  读完后,不禁在想,自己为什么会如此喜欢《教父》?自己到底被什么所吸引?

  我想,不只在于其情节的紧张、暴力,这种感官上的刺激,而在于其精神内核,一种反叛的精神,反抗命运、反抗世界、反抗规则。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颗反叛的种子。命运、规则是枷锁,面对残酷的命运和现实的规则,要么顺从,要么反抗。而《教父》则提供了一种新的反抗的方式:拒绝遵守别人制定的规矩,通过自己的方式,建立自己规则和秩序,在这个社会获得财富和权势。

  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并未意识到这种反叛精神的存在,自己从未想过打破这个社会既定的规则。

  为了生存,自己顺从着这一切。反叛精神被深深压制。生活在逐渐将自己磨平,然后丢在一堆沙石里,所以自己渺小,毫无价值。细想来,所谓社会的规则,其实是少数人定下的规矩,大多数人的真实身份是:奴隶,像奴隶一样活着,只是没有人意识到而已。

  木心说:伟大的人,必是叛逆者。

  教父精神,即反叛精神。

  这才是教父的伟大之处。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6

  因为海门螺丝发动的这次法律攻势是家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凶险事件,之前老头子跟他们的斗争只是街面上的事儿,对于这种情况整个家族都经验丰富,基本上是不惧的。即使换了泰西欧或者克里曼莎当老头子,也不怕,按书里的说法,十年左右肯定会有一轮大混乱,打完就好了。

  但上了法庭就不一样了,律师有汤姆,委员会有那个嫖娼参议员,再加上弗兰克还愿意遵守缄默准则,才勉强挡住了这次攻势。

  平胸而论,这次是很碰运气的,在弗兰克说话之前,没人知道他哥哥的到来会不会起到作用。

  虽然此次风波暂时平息了,但平息的只是湖面,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你说不上其他敌人会不会以此为启发,继续这次攻势。

  你们看庭审现场,已经把柯里昂家族的整个树状图都放出来了,所有人一览无余的摆在那里。

  按照书中说到的组织架构,老头子通过军师发命令给兵团司令,由兵团司令下发命令给士兵,这样从老头子到士兵,中间有两道手续,可以有效的保护老头子。

  但弗雷多不一样,看他的职位,在组织结构里,他是跟军师汤姆同一级别的UNDER BOSS。他的身份又是老教父的二儿子,家族里没有什么秘密瞒得过他,来自他的指控可以有效的杀死老头子。

  迈克是什么时候决定杀他的?

  答案是,在弗兰克反水那次庭审之前,迈克找弗雷多仔细的谈了一次,不欢而散。然后他对奈利说了这么句话

  言下之意就是,什么时候亲妈上天,什么时候二哥也可以去死了。

  也就是说,这次谈话彻底断送了弗雷多的性命。

  对话很长,就不一一分析了, 我认为是这句话最终断送了弗雷多

  演弗雷多这个哥们演技是没的说,本来弗雷多像一条虫子一样蜷在躺椅里,此时情绪上头,整个人坐起来,慷慨激昂,头上青筋暴起,此刻说的都是心里话了。

  我不是你们说的那么蠢,我又聪明又厉害,我不想再继续搞接待了,今天接个人,明天送个东西,后天跑个腿,我要瑞思拜。

  言下之意,我要当老头子。

  这就很蠢了,蠢而不自知。

  按照迈克对他的看法,HE IS WEAK, AND STUPID.

  让你给亲爹当保镖,亲爹被人打了5枪,你在车里看热闹,连枪都拔不出来,喊救护车都做不到,只会摊在路边。

  让你去拉斯维加斯吧,一是学习怎么经营旅馆酒店,当一个管理人才,二是拉斯维加斯的酒店是柯里昂家族和莫格林合股开的,你得看住家里的财产,不要让莫格林说啥是啥,结果呢?

  生意生意,啥都没学,莫格林玩花活,把红火的酒店账面做成了亏损,等于是侵吞了柯里昂家族的利益,久而久之,酒店资不抵债,莫格林左手倒右手来个收购,家族直接出局了。

  明明是合作的平等关系,

  也就是说,虽然柯里昂家族在拉斯维加斯没有兵,但通过利益置换,还是给了弗雷多一部分力量的。结果弗雷多混成个啥样?

  狗腿子的味儿都溢出屏幕了……

  他干的唯一的事儿,就是跟女招待鬼混,混出了性病。

      一龙二凤,有你的……

  那你说,不让你当个办公室主任搞搞接待你还能干啥呢?

  没有自知之明的蠢,自己这么弱小无能居然还想当老头子, 事已至此,海门螺丝都已经把事情做的这么绝了,居然还梗着脖子能说出这种话,说明根本是贼心不死,这才是他最终死于非命的原因。

  这次是海门螺丝答应给你瑞思拜,下次其他什么别的家族跑过来说,我给你瑞思拜,你帮我搞死迈克,这不又来一遍吗?下次要不是西西里人,而是不遵守缄默原则的其他人呢?怎么搞?

  一了百了吧还是。

  亲妈停灵当天,弗雷多回来奔丧,见到了迈克。

  注意阿尔奈利的位置。

  迈克从弗雷多的身上把目光抬起来,直视奈利,给了他指令。

  对比一下菲利普塔塔及利亚杀卢卡布拉西的命令

  你们这些大佬都这么喜欢“看我眼神行事”咩?

  奈利看懂了,垂下了目光。

  弗雷多得到了迈克的原谅,你是我兄弟,我可以原谅你。

  但作为柯里昂家族的老头子,你必须得死,因为你是个不稳定的炸弹,哪天炸了,这屋里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人都得原地上天。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7

  1、那时候,不懂什么是男人

  小的时候,幼稚的可笑,鲁莽冲动,小情绪很多,大作为没有,浑浑噩噩而又不瘟不火的活着。

  男人于我,只是性别,并未真正的履行男人的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处事妥当,给人安全和踏实的感觉。

  甚至,直到当下奔四下半程,上有老、下有小,依旧还会耍性子、闹脾气!

  What"s a pity !

  2、耍脾气是本能,控制情绪是本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性格,人之常情。

  所以,我们会看到生活中很多人,或者很多时候,依旧会活在情绪驱使下,率性而为。

  但是,真正厉害的角色,都是控制情绪的高手;只有克服本能和情绪驱使,才能获得智慧。

  就像电影中教父对自己侄子说:

  Never hate your enemies.

  It affects your judgement.

  何必呢?

  本已受到他人伤害,再背负着枷锁前行,这不是继续给自己惩罚?

  把自己过的更好,作为对伤害自己的人最好的回答吧!

  3、唯有思考,让我们远离平庸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徒有一颗头颅。

  而且,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就是想象力:

  想象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而每个人的想象力,都是无穷的;差别在于,有的人放在无聊、无产出的低俗事物,有的人放在有价值、有意义的自我成长;久而久之,差异逾大。

  所以,勇敢的去想象、去创造并去实现吧!

  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4、成年人的世界,不要轻易被他人看穿

  社会都鼓励我们做个坦诚而又真诚的人,这没有错

  错的是这个世俗而又功利的社会,还有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社会的生存法则。

  小透明,是非常可悲的;

  轻易被他人看穿,更是非常可怜。

  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好像这个世界处处与我为敌一样;也没必要把自己胸膛赤裸裸展示他人,让自己没有神秘可言。

  觉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阳谋与阴谋,生活处处有!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轻易不要示人

  二代教父麦克始终不让侄子与女儿交往,就是为了保护女儿:一旦将来侄子成为三代教父,他的老婆,也就是二代教父的女儿,就成为敌人下手目标

  所以,轻易不要把自己的弱点示人,以免被不良之徒利用!

  尽量把自己武装的强大!

  只有强大的自己,才能给家人更好的保障!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8

  教父的世界里,友谊,是通行的货币;忠诚,是最好的礼物;缄默,是唯一的规则。

  在教父一本书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世界的规则,世界在不断的发展,发展只是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有一些东西是永恒的,例如友谊,例如感情。读完教父,我们深刻的记住了一些话,作为一个男人,要爱家庭,要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人要讲信用,要忠诚,利益很重要,忠诚和诚信更重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人,这是为人知道,也是成功之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我花了一辈子,我会如何小心,女人和孩子可以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以上是教父经常说的话,但是真正能做到,深刻理解和体会到,并能践行的人生应该距离成功不远。

  教父唐柯里昂,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有三种不同的性格,也就创造出三个不同的世界,老大山尼性格暴躁,老二弗雷多性格懦弱,麦克最像教父,性格稳重,而且聪明,虽然他是在从军!但是现在已经退役。基本上属于可以接手家族生意的人!

  老大山尼性格粗暴,头脑简单,遇到事情不加思考就去做,这样就是被人利用而最后死在了敌人的手中,老二胆小怕事,支撑不起未来;老三麦克,虽然和老教父在观念上很多不同,他一直想洗白自己,但在家族遇到了问题的时候依然挺身而出,对于迫害家族的势力发出了攻击。麦克执掌家族后,一直想致力于洗白自己,洗白黑手党,最终发现美国的整个社会就是一格黑手党的缩影,只是和政党的结合,政党就是社会最大的黑手党。能好好的存在,就要遵守游戏的规则,当你强大到真正可以指定游戏规则时候你就是政党,而不是黑手党。

  世界也许正如教父电影那样,真正的世界也就是这样,现在的世界虽然没有打打杀杀,但是依旧是人情世故,依旧要遵守人情世故的游戏规则。

东京教父观后感篇9

  其实和1隔了一段时间,因为时长有点劝退,也算是没有什么必要的事情,选择把这一系列结束,也算是有始有终。

  内容的设计很巧妙,按照一二代教父穿插进行,算是形成一种对比,也算是进一步丰富故事的内容。

  维多呢,沉默寡言,心里却多有仇恨,灭门之恨不共戴天,有的是沉默,有的是静默。

  就算是这样,之后的生活,所想要的不过是活下去,不过是为了子女争取到好一点的生活条件。

  会渐渐给别人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吧,生活所迫,或者说,发现了很多所谓的黑手党,不过如此。

  明明异乡漂泊,本就应该相互帮助支持,什么时候,变成了肆意欺辱的理由了呢。

  明明,都来自同样美丽的地方。

  最初只是为了守护,只是为了相互的报团取暖,因为帮助,因为仁慈,声望进一步扩大,逐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教父。

  麦克呢,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吧,或者说是一种意大利男人固有的浪漫与坚持,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家庭,不惜一切的保护自己的家人。

  他不曾想过接手家族的企业,甚至说,没有想过走上这条道路。

  周围的人企盼,规划好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拒绝,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一一推翻。

  家族存亡之际,父亲惨遭伤害,他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或者说,骨子里的那份情感,再也没有办法压制了。

  选择回归,选择接手,逐步沉默,逐步心狠。

  抛弃了很多不过是为了一个家族,放弃了很多不过是为了家族的延续。

  可是啊,身边人一步步地背叛,多次机会的给予终究是徒劳,多次的努力不过是黑夜中的心惊胆战。

  无奈,走投无路。

  为了家族,他放弃了几近所有,策划着整个家族的未来,只是为了,走上正道,为了整个家族洗白。

  或者说,完成父亲的遗愿。

  他想要的不过这些,无人理解,众叛亲离,带来的是极致绝对的孤独。

  无人伴。

  多次片段的对比能够看来,其实他是最像他父亲的,缜密,沉默。

  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容易放弃,容易理解,身上更多的,是千斤重担。

  他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为的,不过是曾经的心愿。

  一切为了家族,似乎,这是意大利男人独有的浪漫,别人没有办法理解的浪漫,被很多人误解的浪漫,堪称现在典范的浪漫。

  愈发沉默,愈发把一切埋藏在心里,承担起了绝对的风雨,大概这就是想要展现给我们的担当,尽管这样活着,更多的是一种落寞。

  刀尖上行走的生活,举步维艰的生存,是一句尊称,也是一句枷锁。

  他没有了自己的人生,背上了整个家族,落寞,孤独,他必须承担。

  现在的世界,没有多少人会怀揣这样一份浪漫,现在的人,没有多少会甘愿担起这样一份职责与企盼。

  是终将逝去的坚持,是历史中的遗迹,是难以再现的美丽,是永远的教父,永远的浪漫。

推荐访问:东京 观后感 教父 东京教父观后感9篇英文 东京教父观后感1000字 东京教父评价 东京教父影片赏析 东京教父影评叙事手法 《东京教父》镜头分析 《东京教父》 东京教父经典语录 东京教父语录 东京教父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