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职业教育法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职业教育法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职业教育法观后感

2022职业教育法观后感2篇

第1篇: 2022职业教育法观后感

社会实践是贯彻职业教育法情况的调查报告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6月21日至7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冬芝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职员,对我市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治理局和市直教育资源调查组的汇报,考察了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市计算机学校等7所高、中职院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3所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华阳团体拨叉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情况。7月13日至15日,调查组部分成员陪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鲍隆清等一行又调查了郧西、郧县贯彻《职教法》,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情况。总体上看,我市贯彻执行《职教法》做了大量工作,职教事业发展较快,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但是,在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也还存在对职业教育熟悉不足,统筹不力,资源配置不优,职教政策落实不够的题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职教法》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1、广泛宣传《职教法》,进步对职业教育的熟悉。自96年颁布施行《职教法》以来,市政府和教育、劳动等职能部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如:将《职教法》列进“三五”、“四五”普法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传《职教法》;结合每年“12.4”法制宣传日,在公共场所开展《职教法》宣传咨询活动;教育、劳动等部分分别举办《职教法》法律知识讲座,培训职教工作职员。各职业学校利用广播、板报、标语、演讲会、图片展、印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职教法》。针对中专学校一度生源不足的状况,市政府还决定从XX年起,每年4月为“职业教育宣传月”,由市教育局组织各学校深进全市城乡,宣传职业教育法规、政策和招生工作,逐步扭转了职校招生被动的局面。  2、制定政策措施,促进职教事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进制度,加强就业前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全市已开设培训专业50多项,有3万多城乡青年参加了劳动预备培训。二是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对中专学校毕业生,在发给学历证书的同时,经劳动、教育部分认定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从XX年起,市政府从城市教育费附加中按比例列出专款,用于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初步调整了中职学校布局。各县市自XX年以来,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到往年底都实现了创建省“512工程”(用5年时间,各县市办好1所规模在XX人以上的职业学校)合格学校的目标,其中5个县市职校成为省重点职高。经市政府同意,市贸易技工学校于XX年12月迁进十堰城区,更名为十堰电子科技学校。经过几年努力,该校已从一所文科类技校发展为理工类省重点中专。今年以来,市政府在实施十堰电大、教院与柳林中学,市体校与市二中资源配置的同时,组织专班,对城区职教和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了调查,预备进行力度更大的调整。到XX年底,全市共有职业中专21所,比XX年减少9所;在校学生17397人,比XX年增长16%,技工学校6所,比XX年减少2所;在校学生5788人,比XX年增长1.3倍。

第2篇: 2022职业教育法观后感

对职业课程开发的思考

——姜大源教授讲座听后感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概括总结建国60年来中国教育发展成就的时候,特别提到了“一个突破”,即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整体下滑,而我国要保持稳定发展的形势下,职业教育成为我们国家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今年,我国有611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加上前几年沉淀下来的未就业的480万大中专毕业生,使得2009年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高达千万之众。

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要紧贴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
  职业学校教育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紧贴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灵活的能够获得较大效益的课程方案。确定这一方案,必须根据教育目标所界定的规格、层次及其职业岗位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结构、内容及其教学目标,必须坚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
  1.超前性原则 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然而,办教育有教育的规律,培养人才具有周期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必须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分析和预测,为超前开发课程提供可靠的依据。
  2.多元性原则 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和对劳动者知识结构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具有跨岗位、跨职业的能力。满足这种需求,就要开发多元化课程,如开设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活动课等。
  3.基础性原则  市场经济以盈利为主要标志,因而势必不断引进新设备、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办教育很难跟踪这种变化。与其"疲于追赶",不如加强基础能力训练,增强学生潜在能力,设置基础性课程,如在财会专业中,加强会计基础知识教学,强化财会工作的基本核算方法和基本操作规范的训练。
  4.实践性原则 实现能力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是实践教学,因此,设置课程既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要实践的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
  5.灵活性原则 课程设置在注重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理论研究结构组合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需要。在纵向上,要能组合出不同层次职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可组合出企业营销策划人员、营销管理人员和柜台营销人员;
在横向上,要能够兼顾专业之间的配合,如财经类专业都需要财税金融知识和统计调查分析知识等。
 

(二)、课程开发要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对职业的教育。企业与学校相结合,课程按岗位任务设置,每个岗位设置好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有各个要点,完成这些任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根据这个需要设置课程。每个课程的设置由简单到难度大,逐步增加课程难度。分析工作任务,工作任务要点,完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知识点,知识点逐步分析,由易到难,根据知识点设置课程。

(三)、课程开发要有利于课程体系自身的发展完善
  1.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体现四个特征 一是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二是以操作性强的目标体系为框架。围绕能力教学,课程势必要相对综合化,而课程综合化既要有利于完整顺利地实现教育目标,又要与职业资格标准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求得衔接,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就是说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课程体系又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教育目标框架。三是以满足共性与个性同步发展为主体。课程设置既要与教育目标、层次相适应,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为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四是以便于评价管理为标准。课程设置既要便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也要有利于学校微观管理的实施;
既要体现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又能呈现较强的灵活性。
  2.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具备三个功能 一是"弹性适应"功能。课程设置要改革过时、陈旧的课程内容,大量吸收与现实社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新知识、新科技;
要改革过于呆板,不能灵活跟踪社会就业要求和学生求学需求的课程结构,形成动态的具有"弹性适应"的课程体系。二是"有效利用"功能。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以学科为中心,形成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甚至多余,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课程综合化加以解决。课程综合化要力求摆脱片面追求专业知识广博和片面强调单一技能精深的现象。三是"能动实施"功能。这一能动性应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能动性。教师是课程的研究人员,是课程设置的主体,也是课程实施的直接组织者。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学习,不断探索,及时获取信息,搜集资料,确定课程开发的思路和主线;
同时,在实践中注意积累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为课程实施和完善做动态的开发工作。②课程目标的能动性。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来实现的,在师生双向活动中,教师是主导,教师应考虑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怎么学;
学生是主体,即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习形式,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兴趣、个性选择学习的方法,调节达到目标的速度。因此,课程目标应突破传统的模式,即"赶鸭子"→"填鸭子"→"考鸭子"→"板鸭子",实现能力目标模式,即:用明确的目标吸引学生→让学生自己运用方法去实现目标→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实际操作→学生具有自我生存、发展和超越的能力。③课程体系的能动性。课程体系应该是一个可变的组合,不同职业岗位需要设置不同课程并有机组合;
同一职业岗位需要设置多种课程并有机组合;
某一课程也需要形成理论、知识、能力有机组合。职业学校的课程要改变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式体系结构,可设置成集群式的四类课程体系,即"文化知识类"、"专门知识类"、"基本技能类"、"实践操作类",实际操作类又可以按岗位能力目标,分解成几个专门化模块。

推荐访问:教育法 观后感 职业 职业教育法观后感 2022职业教育法观后感 2022年职业教育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