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应注意几点事项

医疗机构是药品流通的终端环节,是百姓看病用药的主渠道,其药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用药的成效及生命安全,下面就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入库验收流于形式
  入库验收是对药品进入医院把的头道关,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前段时间我们在处理一起案件时,发现某诊所所使用的一种药品是厂家在生产这种药品时非法添加了一种化学成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假药,在调取该诊所的购进票据时,发现票据上的药品批号与药品的实际批号不符,而该诊所的入库验收记录上的药品批号与药品包装上的批号是一致的,该诊所打电话与上家公司联系说明情况,要求重新开票(购进数量不多)时上家公司不同意重新开票,这样就意味着该诊所使用的该批药品是非法渠道购进,所有责任及损失均有该诊所承担。从这个小案例可以看出入库验收及做好登记的重要性。但有些医疗机构对此重视不够,这项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或根本就不做,从我们日常检查的情况来看,大型医院好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好于村卫生室和私人诊所,城区的卫生院及卫生室要好于农村的卫生院和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以下的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未做药品入库验收。医疗机构做的入库验收一般有二种形式,一种是用电脑做,另一种是用手工做,随着条件的改善,用电脑做入库验收的可能会越来越多,现在二级以上的医院基本上全部用电脑做,有的医院电脑和手工做了二套,这样做更能保证药品在入库时不会发生差错。那么究竟如何做好入库验收呢,有些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人员也不是特别的清楚,简单地说就是四查一登记,具体的讲:一查,查看药品包装标识上的内容,如药品通用名称、规格、批号、生产厂家等,以及该批药品相关批准证明广件是否符合规定;
二查,查看药品包装的外观,看看外包装有无破损,有无异常;
三查,对有的药品要直接查看它的内包装,看药品本身有无可疑现象,这段时间我们在市场上发现有一个公司生产的多批次血塞通片严重裂片,用眼就能看到,根本就不用仪器。四查,查看票据上的内容与实物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则退回;
一登记,把查看的情况按照入库验收的要求及时登记好,药品验收要及时,对重点项一定要登记清楚准确,如药品批号。


  二、贮存养护重视不够
  首先是部分医疗机构的领导重视不够,对这一块要求的较少,其次是医疗机构直接从事药品管理的人员意识不到位,认识不到药品贮存养护的重要性,感觉到太麻烦,工作量太大,而不愿意去做。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尤其是其贮存条件要求较高,国家在这方面专门出台了相关规定,对药品的贮存养护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我们日常的抽检情况看,有部分劣药是因为药房的贮存条件不够、养护不及时或根本不养护而造成的,如裂片、水份不符合要求、胶囊内容物结块等。那么如何进行药品的贮存养护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对药品的贮存养护有明确的要求,医疗机构应予以借鉴,如:药房内要有温湿度计并且每天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登记、温湿度的调控措施、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与一般药品应分开或分柜摆放、药房的五防措施是否落实、特药是否按规定进行管理等。


  三、药房在发药中对药品的批号重视不够
  基本所有的医疗机构对药品的批号都重视不够,在药品的入库验收记录中可能还有体现,但各科室从药房领药时就没有相关药品批号的记录,更别说使用这个环节了,这给医疗机构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前一段时间发生的齐二药事件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亮菌甲素致人死亡这是个事实,而病人的死亡是不是都由亮菌甲素引起的呢,不是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亮菌甲素都是假药,而只是个别批号的亮菌甲素是假药,由于医院在使用环节未注明批号,无法分辨所使用亮菌甲素的真假,但在医患纠纷中,法律要求举证倒置,也就是说要有医院来举证、来证明你使用的这些药品是不是有问题,如果药品的批号在各个环节登记的较清楚,就能分清各方的责任,医患纠纷很容易解决,如果医院不能说明你给病人使用的是那批亮菌甲素,那你就要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所以说在使用环节也要登记清楚药品的相关信息如批号,只有这样医院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而病人的利益也得到合理的维护,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其实不难,只要医院领导重视(部分大型医院需升级系统软件,)药房管理人员细心,这项工作一定可以做好。


  四、回收过期失效及不合格的药品不及时
  个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为了自己的利益,对过期失效及不合格的药品仍给病人使用而不销毁,大型医院由于科室较多,工作量较大或出于自身利益而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做不到位。使用这些药品轻者对病症无效,重者致人死亡,这就要求我们监管人员在日常检查中,不但要检查各医疗机构的药房,还要对住院部相关科室的小药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也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及时收回护理病房小药柜内过期失效及不合格的药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同时也保证了医疗机构的利益及信誉。

推荐访问:几点 应注意 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