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堂观后感【小学德育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关系的研究】

  小学德育规范管理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管理目标,按一定的规则,对教育对象的行为施加影响,使之符合规范要求的教育管理行为,它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途经,是在《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行为教育的实践活动。
  一、小学德育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相互影响
  “小学德育规范管理”与“学生自主发展”之间存在几种关系。德育规范管理是强调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规范性,一般是外在(如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了让学生坚持“习得好习惯”,学校和教师会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如《学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学习管理制度》《班规》《班级公约》。但因条条框框过多,也会抑制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可能会削弱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可能存在因“规范”而抑制“自主”,强调“自主”会突破“规范”等相互作用的关系。本课题探讨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发展意识,同时正确处理两种矛盾间的发展关系。
  二、小学德育规范管理和学生自主发展对校园文化的要求
  1. 精神引领规范管理。小学德育规范管理需要有浓厚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善于利用积极向上、激人奋进的精神文化,激起广大师生对规范自身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规范是为了有序学习和工作,规范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改变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坏毛病、坏习惯。规范管理需要借助学校的文化宣传,在文化宣传中,宣传“好习惯终身受益”,“敢于纠正自己错误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关心别人等于关心自己”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在心理和思想上打开 “接受别人意见、接受别人监督”的窗户,才有利于规范管理的有效实施,即使在管理中出现抵触行为和消极心理,通过在师生心中已种下的积极意义的价值观这样的种子,并加以疏导和浇灌,这颗种子就会发芽,学生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就容易接受。
  2. 积极理念培育健康心理。在校园文化中,积极宣传“绿色德育、绿色管理、绿色课堂、绿色教学”,把“代表健康、向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植入校园管理文化之中,提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要以学生接受为前提”,探索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重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炼,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如:在日常生活中宣传“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人生就会有了不起的成就”,“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都会有特长”,“积极参与学习实践,成就快乐美好人生”等积极向上的思想或理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三、小学德育规范管理的实践探索
  1. 小学德育规范管理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一面旗帜。德育规范管理中应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德、行在学生心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学生自然会尊敬教师,增强教育效果。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表率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是教育者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还有就是要求教师办事公正、奖罚分明。其次,要求教育者善于宣传发动,把向善、利好的一面展现给每位学生,如养成文明礼仪、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的好处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宣传,激发其内心的向往。第三,教育者要研究如何把“德育规范内容”转化为“学生日常行为”,即教育内容的具体化。第四,教育者要研究如何把“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要求”转化为“教育对象对自身的要求”,即教育过程中要体现教育艺术。
  教师要有正确的方法论和行动观。做一件事先从思想入手还是先从行为入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千篇一律。一是先思想后行动,把教育化为有意识的行为,如:认识到要改变不良习惯的好处,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现状,认识到有哪些行为是有益的,哪些行为是有害的,思想上有了认识,行动上才会主动。二是先行动缓讲理,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学生心理差异大,有些规则过多纠缠于道理,反而不适合引导学生实践,比如:马路上一位阿婆摔倒,扶还是不扶?因为有极端的案件引发社会的不良舆论,这理实在不好讲,告诉学生如何行动就行了。三是明确教育目标,坚持强化训练和及时表扬鼓励相结合。
   教师必须坚持教育行为准则。一为先有计划后有行动,避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二为先有制度后有奖惩,避免“朝令夕改,轧乱奖罚”。三为先有肯定后有批评,避免“一味挖苦,痛打一处”。
  2. 小学德育规范管理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潜意识的理想和追求得到萌发。人心向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听到赞许的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但从人的本性思考,每个人也都喜欢自由自在的,不喜欢受别人限制,不太愿意在别人约束之中,有约束就有压力。学生有了外在对自身的要求开始,内心会不由自主产生抵触力,如果学生对外在要求认可或者把外在要求变成自身的追求,抵触力就减弱,甚至会成为动力;如果学生不认可外在要求或反感,抵触力就大,是人性本有属性,这是管理中的辩证法。教育有责任使“学生向上、向善的意识”得到萌发,我们把德育规范比作这种意识萌发的土壤,学生就是土壤中的种子,教师就是“浇灌、拔草、施肥”的技术员,而“浇灌、拔草、施肥”的主要又是学生本人,这样,我们始终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人,把教师当作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为了适应学校生活,必须接受学校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融入学校群体;同样,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必须接受社会性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多做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益的事情。
  学生掌握必要规范行为的知识。掌握《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是小学德育规范管理的基础。我们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熟记《中小学生守则》的十大内容,开展诵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规范》活动,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测试。经常提示学生,自身的行为要达到《守则》《规范》的要求。学生违规了,首先让其对照《守则》《规范》的内容检查自己,知道错在哪里。学习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如《课堂规则》《课间规则》《学习规则》《活动规则》等。根据班级实际和班级目标,制定《班级公约》。第四,人人撰写《承诺书》,要求写明如违规则,愿意受到怎样的处罚。
  学生中的榜样是德育规范管理的又一面旗帜。在德育规范管理中,总有一些学生首先做得好,有突出表现,有较强的自制力,完成任务好;也总有一些学生反复违反某些规则,重复犯错。从学生犯错的个案中可以发现,事后多数学生都知道自己错了,而且知道错在哪里,这不是明知故犯吗?其实很多学生在犯错时是属于无意识犯错,而是“好玩”“好吃”或是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一时抵不住外界的诱惑。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帮助学生预设目标,鼓励学生付之行动,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学生达到要求后,大力弘扬他的先进事迹,使之成为德育规范管理中的一面旗帜。
  学生组织是德育规范管理的中坚力量。“依靠学生管理学生”是我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策略,学校和班级的学生组织,如学校值日生、班干部、队干部是德育规范管理的中坚力量。学校在德育规范管理中,总会在某一时间进行某一项的专项训练和检查,学生干部处于学生队伍当中,对学生的所想、所做更为了解,培养好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是通行的做法。提高学生干部管理的实效,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干部的“话语权”,树立班干部的威信,我校要求每班每周要开展班级小结会,其中一项内容就是班干部对学生行为检查的汇报小结。
  强化训练是德育规范管理的基本方法。要想德育规范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学生的自觉行为和组织的强化训练,其中强化训练是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即主要强化学生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例如,出操规范要求:出操队伍要两两对齐、抬头挺胸,不说话、不做小动作。每天出操就必须按标准进行训练,达不到要求就必须重来。上课规范要求:专心听讲,培养学生的专心听讲的训练方法是:一是摈弃心中杂念,二是眼睛集中盯住某一点地方,三是耳朵聆听来自某一方面的声音,坚持三至五分钟,经重复训练容易形成良好的专心听讲的习惯。
   责任编辑 邱 丽

推荐访问:德育 学生自主 规范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