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查 血吸虫病的免疫学检验方法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血吸虫病的几种免疫学检验方法,从而提高血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准确率。方法:以血吸虫尾蚴和虫卵作为抗原的尾蚴膜试验和环卵沉淀试验。结果:本实验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检测血吸虫的各种试验成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有效手段,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尤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血吸虫病;免疫学检验;细胞
  [中图分类号] R53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070-02
  
  在血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中,除试用过几乎所有的各种免疫学检验方法外,还有以血吸虫尾蚴和虫卵作为抗原的尾蚴膜试验和环卵沉淀试验。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且使用广泛的主要的试验方法有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Ⅰ型变态反应试验。当经皮内注入血吸虫抗原时,抗原与相应IgE抗体结合,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出现丘疹和红晕等反应。成熟虫卵内毛蚴的分泌排泄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它从虫卵内渗出后;如与血吸虫感染者的血清作用时,可在虫卵周围形成特异性沉淀物。用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致敏的绵羊红细胞与患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可呈现凝集反应。同间接ELISA,用日本血吸虫卵可溶性抗原包板,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抗体。
  1.2 方法
  1.2.1 国内供应的血吸虫皮试抗原
  有2种。一种为1∶8 000成虫干粉冷热浸抗原,另一种为1∶3 000新鲜成虫匀浆抗原。按无菌操作用结核菌素注射器,26号皮试针头于受试者前臂屈侧面注入血吸虫抗原0.03 ml。亦可用一直径0.5 cm的印章在前臂做一印记,注入抗原布满整个圆面积,注射量相当于0.03 ml。15 min后观察结果,测量丘疹的最大直径,凡等于或大于0.8 cm即为阳性反应[1]。
  1.2.2冰冻干燥或热处理超声血吸虫卵
  国内有成品供应。
  1.2.2.1 用熔化的石蜡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划两条相距约20 mm的直线,在蜡线之间滴加受试者血清2滴。
  1.2.2.2 用针尖挑取干卵100~150个加入血清中,混匀,覆盖24 mm×24 mm盖玻片,盖玻片四周围石蜡密封。
  1.2.2.3 置37℃温箱内48 h后,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反应结果。如可疑阳性应在高倍显微镜下鉴别。
  1.2.2.4 结果判读,典型的阳性反应是在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指状或细长卷曲的带状沉淀物,边缘较整齐,有明显的折光。泡状沉淀物须大于10 μm(约相当2个细胞大小)。①反应强度用Ⅰ~Ⅲ表示:Ⅲ表示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长径的2倍。Ⅱ表示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沉淀物的面积大于虫卵面积的1/2,带状沉淀物相当于或超过虫卵的长径。Ⅰ表示虫卵周围出现泡状沉淀物的面积小于虫卵面积的1/2,带状沉淀物小于虫卵的长径。②阴性反应:虫卵周围光滑无沉淀物,或有小于10 μm的泡状沉淀物及不论大小的球状及影状沉淀物[2]。阳性反应标本片要观察100个成熟虫卵,记录出现反应的卵数和反应的强度(计算环沉率,阴性者必须看完全片)。
  1.2.3 商品化致敏红细胞试剂
  国内有相应的供应。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①用微量滴管加4滴(25 μl/滴)0.9%氯化钠溶液于U型微量血凝板第一排、第二孔内,第三孔空白,第四孔加1滴。②第一孔内加待检血清,混匀,从中吸取血清1滴加入第二孔内,充分混匀后吸出2滴,于第三孔和第四孔各加1滴,在第四孔混匀后弃去1滴,使第三孔和第四孔血清稀释度为1∶5和1∶10。③将冻干致敏红细胞试剂按说明书用蒸馏水稀释后;用定量吸管吸取致敏红细胞悬液,于第三孔和第四孔各加1滴(25/μl),立即旋转震摇2 min,室温下静置1 h左右,观察结果。④判读标准同一般间接血凝试验,以血清大于或等于1∶10稀释出现阳性反应判为血吸虫病患者。
  1.2.4 ELISA
  ①包被抗原,国内有成品供应。②其余试剂同一般ELISA。操作方法:同间接ELISA,原则上用1∶3 000稀释的1%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粗抗原包被聚苯乙烯板,每孔200 μl,置4℃过夜,洗涤后,分别加用吐温-PBS作1∶200稀释的血清标本,阴、阳性参考血清每孔200 μl。每个标本至少作双份。对照组不加血清,仅加PBS吐温,保温洗涤后,加适当稀释的酶标记抗人IgG,每孔200 μl。再经保温洗涤后,按常规加底物显色后,用酶标比色计,读取A492值。以4份邻苯二胺(OPD)底物及1份2 mol/L硫酸的混合液校正零点[3]。
  2 结果
  ①加入虫卵数量要适当,虫卵过多或过少对反应结果都有一定影响。计算虫卵时,均不计未成熟卵和破卵。②检验每批血清标本,应同时做一阳性血清对照。③本试验可用于滴血滤纸代替血清进行反应;但将血滴洗脱时,血液被稀释反应强度因而下降。在我国一般不推荐干血滤纸方法乙目前有采用热处理超声干卵,PVC薄膜片环卵反应以及双面胶纸条环卵反应等。
  3 讨论
  皮内试验的临床意义:①本试验具有较高敏感性。粪检阳性者皮试阳性率95%左右,健康人的假阳性反应为2%~3%。与肺吸虫的交叉反应为7%~15%,儿童有时出现假阴性反应。②本试验一般作为一种普查过筛方法,阳性者再做进一步的检查。③对低年龄组人群进行皮内试验可检查有无新感染,和用以考核防治效果。④临床上对无血吸虫病史的疑似血吸虫患者,可先用皮内试验作为辅助诊断,如皮内试验阳性再考虑进一步确诊。⑤患者治愈后,在较长时间内皮内试验始终保持阳性反应,因此该法不能用于考核疗效。
  环卵沉淀试验的临床意义:①患者阳性率平均为97.3%(94.1%~100.0%),假阳性率平均为3.1%(2.5%~5.6%),对华支睾吸虫病和丝虫病患者血清有0.5%严重的交叉反应,肺吸虫患者的交叉反应为6.4%。②患者接受有效治疗后,环卵反应强度逐渐下降。在流行区,人群环卵反应阳性率的变化可作为评价治疗效果,但反应阴转需时较长。
  间接血凝试验的临床意义:本法敏感性在93%左右,假阳性率约为2%,肺吸虫病患者血清可出现交叉反应,治疗后本法阴转亦较缓慢。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临床意义:粪检虫卵阳性者的检出率为97%~100%,正常人假阳性率为2%~3%。与一般常见寄生虫无明显交叉反应。用本法检测曼氏血吸虫患者时,发现与旋毛虫有明显交叉反应。
  检测血吸虫的各种试验成为临床辅助诊断的有效手段,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尤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安琪,周东伟,江志群,等.脑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与治疗[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5(1):116-117.
  [2]孙骏谟,田志雄,张在鹏,等.脑血吸虫病CT分型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7(9):523-525.
  [3]吴文泽,杜新华.螺旋CT延迟重复扫描对脑血吸虫性肉芽肿的诊断价值(附49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7(7):574-575.
  [4]赵纯明,况小波.非限盐结合中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难治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7(26):27.
  [5]杜佐成.急性血吸虫病感染5例误诊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130.
  [6]李艳芳.青蒿琥酯联合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9):124.
  (收稿日期:2010-08-23)

推荐访问:免疫学 检验方法 血吸虫病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