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便“将军”怎么失灵了]通便

  一提起大黄,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通大便”。的确,在一般人心目中,大黄已经树立了立竿见影的泻药 “形象”。故出现大便干结,有人会自己到药店去买点大黄煎水服。哪知道,有时候不但不能通大便,反而使大便更干结。为什么通便“将军”会失灵呢?这还要从大黄的“身世”说起。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别名“将军”、“川军”、“锦纹”。 在药方上,“生军”指生大黄,“熟军”指熟大黄,“酒军”指酒炒及酒蒸大黄,“大黄炭”则是炒炭后的大黄。
  大黄确实有泻下作用,且泻下之力较峻。其大苦大寒,峻下实热,荡涤肠胃,所以人们送给它一个“将军”的称号,喻其性格刚强,勇往直前。大黄的泻下成分是蒽醌衍生物,后者通过刺激大肠、增强肠蠕动而促进排便。但另一方面,大黄还含有鞣质类物质,这种物质具有收敛止泻作用。要想使大黄产生泻下作用,必须注意:
  煎服法。生大黄泻下力较强,久煎则泻下力减弱。因为大黄煎煮时间过长,具有泻下作用的蒽醌类化合物会遭破坏,而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等成分大量析出,导致便秘。所以,医生用大黄治疗便秘时,处方上常常标明要“后下”,也就是说,要在其他药基本煎好后放入大黄,再5分钟左右即可熄火。如果你想泻下之力更强些,可干脆用沸水泡大黄服。
  用量。大黄中鞣质的含量较高,如果服用小剂量(0.05~0.3克)大黄时,常会出现便秘而不是通便,这是由于其所含鞣质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相对过少的泻下成分对大肠的刺激作用。所以想产生泻下效应,大黄用量一般要3克左右。
  因人而异。大黄的蒽醌衍生物主要是番泻甙类,其泻下作用是在大肠内细菌作用下代谢为大黄酸蒽酮所致。每个人的肠道内细菌群是有差异的。所以,有的患者对大黄很敏感,用大黄后腹泻很明显,甚至泻至脱水,需要到医院去输液治疗;有的病人则不是很敏感,同样剂量的大黄仅仅能通便,甚至没有作用。
  大黄除了既能泻下又能止泻外,还有既能收敛止血,又能活血化瘀的双向作用。医生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炒炭后的大黄炭可用来止血,酒制后的大黄――“酒军”,则通常被用来治疗瘀血症。现代研究证明大黄还有抗感染等作用,临床上还用大黄治疗热毒疮疡、黄疸、烧伤等。
  看来,大黄不仅仅是当之无愧的通便“将军”,它的用途非常广泛,要想达到预期目的,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推荐访问:通便 失灵 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