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小学生校园欺凌性行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

孙彩艳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白草塬镇中心小学)

(一)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也成为教育界广泛讨论的课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各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于欺凌事件的预防能够确保学生感到安心,是学生自我实现在校园之中顺利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的校园安全无法保证,那么就无法确保学生能够有健康科学的学习状态。因此只有做到保证校园安全,科学合理全面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小学学习生活的开展。

(二)帮助小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个体社会意义的体现,对于这一阶段学生而言,人际关系包括学生彼此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家长之间等,一个心理状态健康的学生势必能够正确处理这几种关系。并且心理健康的学生还能够和其他学生、同伴、教师以及家长之间构建和谐平等的关系,继而推进双方的交流,在与人相处和合作时也能够表现出更多积极态度,对集体有促进作用。然而,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无法正确对待、看待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式来对待,继而引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极大的伤害。而良好的预防措施则能够有效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有效稳定小学生的情绪状态

稳定的情绪状态也是学生心理健康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能够稳定控制情绪的人在自控能力和自律意识上的表现不会太差,并且稳定的情绪状态也是个体能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始终保持稳定状态的学生也会对学习带来正面影响,使得学生在冷静的状态下处理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能够始终抱有不断超越自己和激发自己潜能的心态,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而不断奋斗。当自己和集体乃至社会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时,学生能够及时予以调整,从不同中谋求相同。然而,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对于小学生的情绪状态是极为不利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会扰乱学生正常的情绪状态,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和不安之中。在这种不稳定的校园环境导致的情绪状态紊乱之下,小学生原本就因为进入新环境而引起的紧张和情绪问题就会加剧,不利于他们拥有良好的心境,继而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欺凌可能会引发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从过去不被人们重视甚至误解变为现在的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由此,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论述构建小学校在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分析预防小学校园欺凌事件,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保证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和校园环境的方法。

(一)家庭方面

经过调查发现,在校园欺凌中处于被欺凌者身份的学生大多数都有常年受父母忽视、单亲家庭长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理念消极或父母在外打工、疏忽对孩子的关心和过问等的情况存在。家庭,尤其是父母这一防线的失守将会导致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一,家庭功能的失活和畸形会让孩子成长过程中缺少应有的教育、关爱和正确引导,为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好的示范和引导。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使他们无法拥有正确处理问题和情感宣泄的方式,在校园中遇到问题时就会依靠错误方式进行处理,如极端、忍让、不通知父母老师找校外的“朋友”以暴制暴等,使常见的、稀松平常的小事情演变为不可调和的大矛盾,最终酿成惨剧的发生。其二,家庭中教育理念的偏差会让孩子也具备不良的理念,如暴力、过度严厉的教育理念可能会引发孩子的暴力倾向或是潜在暴力倾向;
父母、长辈在处理问题时的不正确、不合理、过激的言行等会使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懦弱、胆怯的引导又可能使孩子在遇到欺凌时不敢声张,独自忍受。这些不良的教育理念造成的后果就是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遇到事情时的处理方式变得极其扭曲,并可能会因此导致不良后果。

(二)学校方面

除了家庭方面的功能缺失之外,学校在心理健康和德育方面的教育缺位也是引发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尽管教育部门推出了很多相关法制规定和重要文件,如要让欺凌的预防引起重视,相关的教育走进校园和课本等,但真正落实到实施层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一方面,学校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储备的教师缺乏,无法进行相关专题知识课程讲解,即使进行了讲解往往也只是浮于表面,并未对于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也并未针对性提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法,不能使得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学校过度重视升学率和课业成绩,在考试和正课的学习上分配了大量的时间,挤压了课外讲座、心理健康教育等副科的课程时间。这将导致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和相关法律法规普及的忽视,科任教师对于心理健康和校园欺凌等知识的宣传上的不重视,更不用提在相关宣传手册和教材方面的储备和发放上的许许多多的缺失。与此同时,在面对相关欺凌事件的时候,学校管理者的理念有所缺失,有的会认为欺凌是学生的“小打小闹”而不予重视,在事件发生之后又急于掩盖以避免学校名誉受损,不能进行对于相关事件人员的有效震慑和惩罚。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的缺失和管理人员的理念缺失相互交织,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且屡禁不止。从这方面来说,学校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三)社会方面

大众媒体对消极事件、暴力事件的呈现可能会引发青少年的模仿,同时,市面上的不良书籍、小说等包含的色情暴力、暗含欺凌环节的引导页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因其成长阶段的缘故很容易受到文化环境的引导和暗示,使年幼的孩子们沾染了“拜金主义”“暴力美学”的浸染,潜在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危险。以上原因则共同导致了社会层面对于小学校园欺凌发生可能性的增加。而对于这些情况,社会并未进行充分的自我内部调节,未能充分运行保护未成年人思想观念和消除不良影响的运转机制,未能起到较好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观念的宣传功能和预防功能,大众媒体对于恶性事件和恶性观念又为了“抢热点”而大幅报道。以上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社会层面对于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和观念的不良影响。

(一)学校层面

在学校方面,主管部门和教师需要形成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观念,这是有效防控学生欺凌行为的保障。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有必要学会区别学生间的欺凌行为和一般冲突,了解校园生活小学生欺凌的定义和类型。同时,学校当局或教师也有必要学会在面对这些欺凌行为的时候要如何应对,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惩罚措施。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切实加强教师相关知识教育活动的开展,重点开展学生欺凌防治专项教育活动。在教育部门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指派有能力的心理教师配合班主任开展欺凌行为的防控工作。同时,学校层面需要完善这方面的教师培训机制,将预防学生欺凌专项培训这一板块明确纳入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等的在职培训内容,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专项。研究已经证明教师的准确识别、正确认识、坚决抵制对于防治学生欺凌有重要价值,教师的正确预防会给校园欺凌的防治提供优良的环境保证。

二是组织家长培训,建立家校相关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专题培训课程等方式,对家长进行一些解读和教育培训,使其认识到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和家庭环境对儿童在学校中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定时组织班主任进行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情况,对于家庭困难、父母在外务工的学生重点关注,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双方共同努力,防范学生欺凌行为。

三是要强化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工作。首先,把有关校园欺凌相关内容纳入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等的教育之中,并聘请专业人士编制有关的教学材料、小册子,在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中,合理地组织实施这一类的教学活动。同时要组织专题的讲座和科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和不良影响。其次,在校园内也要宣传一些由于校园欺凌会产生哪些后果,以及这些后果会导致触碰哪些法律法规责任。通过对个别学生或班级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后果,使校园欺凌情况得到有效的抑制,使校园欺凌者不敢、不能、不想触碰这个底线。或者让被欺负的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的遭遇,通过个别或群体的精神辅导,使可能欺侮者不能、不敢、不想欺负;
让欺凌行为受害者勇敢说出自己的经历并持续跟进,确保受害者受到法律保护,加害者受到法律惩戒。

(二)家庭层面

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关注程度,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和最初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之一,同时,家长自身行为作风、教育方式的优良,也是孩子在校园之外进行行为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仅仅关注学校在这件事中的作用,而忽视家庭在小学生校园欺凌事件中“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取的。

一是要加强对孩子行为的关注。作为家长,如果足够关爱孩子就不会忽略孩子行为和情绪方面的变化,学会善于发现或识别孩子被欺凌的表现,一般孩子受欺凌后可能会出现突然不想上学、成绩明显下滑、在家情绪暴躁或失眠等反常表现。如果发现孩子近期有零花钱额度大幅增加、说谎、情绪不佳且心不在焉,或是其他近期突然发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一定要及时提高警惕,和学校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近况。同时要积极和孩子沟通,当发现或听到孩子遭受欺凌事件时,要对孩子给予坚定的支持和安慰,在向孩子强调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的同时让孩子坚信父母永远是最坚强的后盾。家长应训练孩子应对这些情况的技巧,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强信念,同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沟通,冷静应对欺凌事件的发生,确保后续此问题的杜绝,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

二是要在平时就注重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如果孩子有潜在的欺凌他人的倾向,甚至已经做出了欺凌他人的举动,就要及时和学校班主任沟通,共同对孩子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改正自己的不良观念和杜绝自己的错误行为,对被欺凌者真诚道歉并进行相关赔偿。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会伤害他人,也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对于受到欺凌的孩子,也要联系学校班主任加强对他的关心,除了对于欺凌对象相关的事件处理之外,也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教导他们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和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对于欺凌事件的旁观者要鼓励其站出来,成为欺凌事件的反抗者,及时制止欺凌行为。

(三)社会层面

社会层面更应该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联合机制等方面来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首先,社会上要提高对小学生校园霸凌事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当下随着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到来,小学生也要居家隔离等,在远离学校的环境下生活的,在长久的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心理健康和霸凌事件的认识上问题就更加凸显,一旦解封回到校园,本就容易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容易出现人际问题。因此,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维持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发展,社会层面的资源投入是重中之重。随着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的开展,社会层面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校园欺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各类心理问题和校园欺凌事件的案例。在网站设计上,利用互联网时代下海量的教学资源,从中筛选出符合小学校学生心理特点的有关案例,同时根据对当下校园欺凌问题的调查报告,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地分类,并在每个分类后提供校园欺凌的预防的案例分析,以便于学生根据关键词或相关的描述能够快速定位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同时,在网站中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与校园欺凌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借阅和知识分享功能,为学生普及调解心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以此不仅确保学生在出现校园欺凌问题后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实现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其次,社会层面也应该构建联合机制预防校园欺凌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停留在校园内,对学生的教学和管理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校园欺凌问题预防性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仅仅依靠学校方面显得势单力薄。还要结合社会力量以及家庭力量,组建一条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共同防线,通过建立学校、社会、家庭这一整条战线,来防止学生在心理状态上出现问题。同时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在学生心理状态出现波动但尚未化成问题时,及时进行调解。另外,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学生的动态化管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共享学生的心理状态记录数据,以此实现多方力量参与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阅读(低年级)(2018年2期)2018-05-14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校园的早晨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春满校园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3期)2017-04-01我是小学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5期)2016-05-14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08年4期)2008-11-12非常小学生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5期)2006-05-10

推荐访问:校园 欺凌 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