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协调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协调性

  【摘要】 目的 探讨肌肉 协调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复发率以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8例,按肌肉协调性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按传统肌力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训练时间4个疗程(5 d/疗程)。结果 两组疼痛和腰部功能均有改善,实验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1],但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康复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疗效和防复发,证明肌肉协调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康复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采用的38例病例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年龄18~60岁。病程最短3 d,最长10年。所有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且无下肢脊柱手术史,无脊柱骨折,无明显畸形或肿瘤,无运动疗法的禁忌。病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肌肉协调性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肌力训练。其中观察组18例(男9例,女9例),对照组20例(男7例,女13例),经χ2检验两组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Oswestry腰部功能障碍指数[2-5](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0~10 数字疼痛程度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ore or scale,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 方法�
  1.2.1 两组患者均做相同的理疗、推拿、药物等传统治疗。对照组从第5天开始增加传统肌力训练[1]:①腰背肌锻炼:患者俯卧位,腹下垫高,两上肢置躯干两侧,两上肢后伸,抬起头及肩部,胸部离开床面,同时双腿伸直、并拢向后方抬起,使身体至水平,保持5~6 s,休息5 s后继续,如此重复10次;②腹肌锻炼:患者仰卧位,腰下垫高,两上肢置躯干两侧,两上肢后伸,抬起头及肩部,背部离开床面,同时双腿伸直、并拢,向上抬起,使身体至水平位保持5~6 s,休息5 s后继续,如此重复10次; ③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屈膝屈髋,双足平放在床面上,缓缓抬起臀部,保持5~6 s,休息5 s后继续,如此重复10次。每天训练一遍,5 d为1个疗程。锻炼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锻炼后不感疼痛加重为宜。�
  
  1.2.2 观察组从第5天开始增加肌肉运动协调性训练。训练步骤:①患者仰卧位,将悬挂在正上方的悬吊带套于患者小腿近�窝处,令患者做升提肛门动作的同时缓慢抬高臀部,此时医者高频率小幅度拍打悬吊线,保持5 s,然后缓缓放下臀部,休息5 s后继续,重复4个这样的动作;②将悬吊带移至小腿中部,重复上面的运动;③将将悬吊带移踝部,重复上面的运动;④将悬吊带套于患者右小腿近�窝处,左腿放在悬吊带之外,令患者缓慢抬高臀部和左腿,此时医者高频率小幅度拍打悬吊线,保持5 s,然后缓缓放下臀部,休息5 s后继续,重复4个这样的动作;⑤将悬吊带移至右小腿中部,重复上面的运动;⑥将悬吊带移至右腿踝部,重复上面的运动;⑦同样的动作实施用于左腿。训炼中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以上顺序逐步加大难度,循序渐进,锻炼后有一定的疲劳感但不感疼痛加重为宜。每天训练1次,5 d为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第2次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及第4疗程结束后评价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患者无痛后伸腰部形成的腰部后伸角度的方法计数)、VAS、ODI。分别随访两组患者半年后(6个月)腰痛的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各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P[4-6],更严重的会出现习得性废用[7],即便疼痛消失后也常常不能恢复正常肌力和协调性。这种肌肉状况如果不及时干预,长期存在,又将是LBP复发的重要因素[5]因此有关腰部肌力和协调性的锻炼对改善LIDP患者症状,预防复发极为重要。但过早进行肌力训练容易使患者疼痛加重,导致依从性降低,故本试验两组患者都是在接受康复治疗的第2周疼痛适当缓解后增加对照运动治疗方法,避免此种不利现象发生。�
  传统肌力训练在训练的早期往往因为疼痛并不能充分的展开训练,同时单纯的肌力训练使肌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一个时间周期[8],而运动协调性训练设置的不同难度阶段,有利于患者 早期在不出现疼痛情况下发挥更大的肌力,同时运动协调性训练激发肌肉协调性和运动敏感性,因此在训练1~2次后就可以见效,因而在训练早期更有优势。从第2次治疗后两组ODI数据可以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运动协调性训练是在不稳定的界面上进行的不断增加难度的闭链运动,训练中足部支撑点放在悬吊带这个不稳定的界面上,增加了完成动作的平衡难度,因而增加了腰部,臀部,下肢部以及腹部等参与运动肌肉间的协调性,同时快速拍打产生的微小颤动增加了肌肉的运动敏感性;运动协调性训练有单独单侧训练的过程,相同动作由弱链完成,无形中就增加了弱链的肌力,减小了两侧的肌力差距,并最终趋于相同,避免两侧同时训练时肌力强侧代偿,而传统肌力训练不具备此些优点。故而本试验中患者ODI改善程度,协调训练组始终优于传统肌力训练组。�
  运动协调性训练不但增强肌力,还增强脊柱,腹部及下肢部肌肉之间的协调性,和运动敏感性,因而在运动中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更有效的预防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复发率11.7%,对照组复发率2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上结果表明,肌肉协调性训练在腰部功能的恢复、疼痛的缓解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其疗效优于传统肌力训练,在训练的早期优势更明显。由于条件受限,本实验未能精确测出是哪块肌肉力弱以及其在训练中力量变化情况,而是通过症状间接的反映,此外协调能力也未能做出合理而准确的评价,这些问题有待借助相关仪器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仇瑶琴,李树贞.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作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4),238.�
  [2] 郑光新,赵晓鸥,等.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腰痛患者的可信性.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2,12(1):13-15.�
  [3] Fritz JM ,Irrgang JJ.A comparison of a modified 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and the quebec back pain disability Scale.Phys Ther,2001,81:776-788.�
  [4] 郄淑燕,岳寿伟.废用性肌萎缩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710-714.�
  [5] Cheng P,Bi X,Qiu YQ,et al.Isokinetic evaluation on the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abral disc.Zhongguo Kangfu Yixue Zazhi,2003,18(2):79-81.�
  [6] Zhang DH,Huang CL,Mao TB.A acomparative study of trunk extensors endurance in youthful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hack pain.Zhongguo Kangfu Yixue.Zazhi,2002,17(6):337-339.�
  [7] Taub E.Somatosensory differentiation research with monkeys: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medicine.In:Ince L P.ed.Behavioral Psychology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linical Applications.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1980:371-401.�
  [8] 纪树荣.运动治疗技术学.华夏出版社.2004:2004.�

推荐访问:疗效 康复 肌肉 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