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肿瘤标志物_肿瘤标志物高说明什么

   瘤标有哪几类       蛋白质类瘤标 最常用的是甲胎蛋白(AFP),用于诊断肝癌;癌胚抗原(CEA),用于消化道、肺、乳腺等肿瘤的随访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用于诊断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瘤标 如CA125、CA199、CA153等,适用于肺、乳腺、消化道、妇科等肿瘤的预后和随访监测。
  酶类瘤标在细胞癌变过程中,由于基因调控失调,导致与调控有关的某些酶发生改变。在血清中检测这些酶的变化,用于肿瘤的诊断,如碱性磷酸酶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同工酶(GGTⅡ)、岩藻糖苷酶(AFU)用于诊断肝癌。
  激素类瘤标恶性肿瘤可分泌异位激素,当肿瘤切除后,激素消失;肿瘤复发时,激素又可增高。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于诊断绒毛膜癌及治疗效果的监测。
  
  瘤标有什么作用
  
  1.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些肿瘤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一些较为特异的标志物,测定这些标志物有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同时,根据某些肿瘤指标水平的不同,也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例如CA199的参考值为0~37单位/毫升,37~70单位/毫升为可疑,>70单位/毫升时恶性肿瘤的机率明显升高。
  2.判定预后:例如CA199的水平与胰腺癌的大小、癌肿早晚有关,同时随癌的浸润和转移而呈进行性上升,因此,CA199水平低者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较大。肿瘤切除后CA199水平明显下降至正常者,预后较好。
  3.监测疗效和复发:术前CEA增高的结肠癌、直肠癌患者,术后监测CEA水平下降,表示手术效果好,如不下降表示手术不彻底或预后不佳;化疗后如CEA下降,表示对化疗敏感,反之则无效。同时,定期检测CEA作为术后监护,一旦发现其再度升高,即提示有癌肿复发的可能。但对结肠、直肠癌术前CEA不升高者,术后监测CEA则无意义。同样,AFP增高的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定期检测AFP是早期发现肝癌复发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用瘤标的注意事项
  
   1.每种瘤标均有多种测定方法,不同方法测定的参考值有差别,在分析测定结果时应参考该方法的参考值。
  2.有些肿瘤指标如CA199、CA125、CA153,对肿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指标,因为其并非为某种肿瘤所专有,在肿瘤患者和正常人之间有重叠现象。
  3.判断瘤标的意义应结合临床。例如甲胎蛋白(AFP)升高时,应与慢性肝病作鉴别。慢性肝炎、肝硬化有19.9%~44.6%的患者AFP升高,但多在25~200纳克/毫升之间。另外,良性肝病活动常先有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AFP是相随或同步关系,一般在1~2个月内随病情好转ALT下降,AFP随之下降。有时良性肝病活动,AFP也可呈反复波动、持续低水平等动态变化,需警惕在肝病活动的同时有早期癌存在。
  4.定期观察动态变化。某项瘤标轻微升高时,应每隔一个月复测,连续3次,若逐渐上升则有临床意义;若逐渐下降,一般认为意义不大。
  5.注意影响瘤标检测的因素。有些瘤标如PSA在前列腺按摩后会升高1.5~2倍,7天后影响才减小。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血清PSA明显升高,平均升高5.91倍。因此,穿刺活检后PSA检测应在至少1个月后进行。另外,不同年龄组的PSA水平不同,应选用与年龄对应的PSA参考值,通常40~49岁为0~2.5纳克/毫升,50~59岁为0~35纳克/毫升,60~69岁为0~5.4纳克/毫升,70~79岁为0~6.3纳克/毫升。
  6.应结合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以及其他检查如纤维镜等,以提高早期诊断的确诊率。
  7.有些健康人体检做多项,甚至10多项瘤标检测,这种撒大网筛查肿瘤的方式不应推荐。因为有些瘤标早期诊断价值不大,阳性率又低,而且特异性不强。应在有必要时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单项或联合检测。

推荐访问:肿瘤 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