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构建和谐社会调查

“三个一”夯实“和谐”基石
——XX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


  近年来,XX区把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执政基础的一大着力点,大力构建和谐XX。

  打牢一个基础——咬定发展不放松

  XX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深深懂得,和谐社会,首先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求的社会,而社会的和谐程度,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对农业、农村、农民仍占较大比重的XX区来说,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集体增收、农民富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为此,XX区一直坚持“工业兴区”的发展要务,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区支持农村。坚持就是效率,在他们的诚心召唤下,众多项目纷至沓来,今年上半年已经有62个项目落户该区,合同投资额59403万元,到位资金26507万元,这些项目中不乏国内著名的企业。他们选择入驻XX,正如锦丰集团负责人所说:因为XX具有和谐的社会环境,充满活力的发展态势。


    锦丰集团等企业看上XX,这也是XX区立足沿路临港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狠抓招商引资所取得的成效。这两年,XX区以发展临海经济为着眼点,积极转变招商理念,着力引进有利于培育主导产业的“大项目”。为有效破解招商引资土地“瓶颈”,加快推进项目进度,该区大力挖掘闲置资源,积极开展“二次招商”,先后盘活闲置厂房128处,今年仅此就吸引了项目29个,投资额达1.38亿元。另外,该区建立实行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对内外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项目落户和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坚持一个原则——百姓利益挂心头

    由于地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XX农村和农民做出了较大牺牲,在城区规模快速扩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情况下,部分农村面貌多年依旧,特别是交通、医疗、教育等与城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很多农村群众甚至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学。现状迫使人们不断沉思:农民就是区委、政府执政的群众基础,农民安,则县域安;
农民稳,则县域稳。破解“三农”发展瓶颈,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基于这样的考虑,XX区委、区政府把落实政策安民,放活政策富民,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现实告诉人们:农民最讲实际,最注重实惠。因此,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反哺农业成为XX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着力点。一项项惠农措施让农民紧缩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和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基础上,近年来,XX区又投资1700亿元解决农村吃水难问题;
今年,该区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的状况,又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大会战”,共安排了25个项目,包括水利工程维修、人畜饮水工程、公路“村村通”、村镇卫生院(所)建设等;
为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该区投资1600万元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改造,每年全区免除的义务教育段贫困学生各种收费70余万元,保证农家子弟也能完成学业;
区财政每年列支5472万元,统筹发放城乡教师工资,稳定了教师队伍;
建立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
维护失地农民利益,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办法,并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营造一个环境——让社会安定有序

    老百姓常说:居家过日子,平安就是福。对于一个地方而言,稳定是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要想社会平安,执政者首先要当好群众的"守护神"。通过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XX区健全一个网络,全面构筑起了从城区到镇到村的治安防控网络。XX区三分之二的警力被推上了平安建设的一线,治安承包、义务巡逻、联户联防等各具特色的群防群治队伍遍布城乡村庄、社区,编织起"防得住、控的牢、管得好"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妥善协调、有效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XX区围绕"听民声、察民情、纳民谏、解民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访贫问苦、访贤问能、到基层谈心"三访谈"活动,敞开渠道,建立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绿色通道"。区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定点联系一个村庄、一家企业、一户困难家庭,每人每年有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必须吃住在联系点"蹲下去"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村情民意。"超前排查,及早发现,综合调处",是XX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工作措施。全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矛盾排查调处网络,壮大了镇级调解力量,保证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去年以来,该区在大项目建设、旧城改造区等敏感复杂的工作中,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

推荐访问:社会调查 构建和谐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