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明城墙之殇反思_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几点反思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6年的过渡时期,第二阶段是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第三阶段是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第四阶段是1978-1999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其中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经济建设取得历史性的飞跃。针对人教版的教材内容应该注意一些问题,认真的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中国;经济建设;反思
  人教版的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时间跨度从1949到1976年的27年里,既有成功的发展,又有曲折的教训,而人教版的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相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人认为这两节课应该以时间为序,分阶段讲述历史发展过程。
  1、1949-1956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同时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如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果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1953年开始了“一五”计划,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化的基础。
  其中应该增加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具体措施,如平衡财政开始,稳定物价;恢复交通运输;农业上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工商业上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这一时期的成就除了东北的重工业外,还有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国棉一厂,兰新铁路黄河大桥,鹰夏铁路,宝成铁路,通往西藏的三条公路。
  2、1956-1966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成功的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要任务,但没有坚持下来,2年后就出现了所谓的“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些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这段历史应该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形象的进行讲述,人民公社里农民的一切财产归公社所有,这是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特征,当时人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好,吃饭不要钱,所以农民尽情的享受,没有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土地归集体所有,人们劳动生产积极性却不高,生产搞不上去,吃了一段时间就把几年的财富挥霍一空,最终导致了及其严重的后果,三年的困难时期到来,这就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人祸”就是指“左倾”思想。
  通过1957-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经济指标示意图可以看出,1957-1965年我国的钢、煤、电、石油等重工业大幅度上升,但是1957-1960年粮食、棉花产量下降,直到1962后才逐渐恢复。这一时期的成就有大庆油田,浙江新安江水库,人民大会堂,原子弹试爆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3、1966-1976的文革时期,动乱从文化、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造成经济的巨大损失,特别是1966到196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从1966年2534亿元下降到1968年的2015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从1966年的558亿元下降到1968年的361亿元。但是1971年和1975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这一定程度稳定了经济形势,状况有所好转。 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有建成了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南京长江大桥,第一批“红旗”轿车下线,建成成昆、湘黔、焦枝铁路。
  4、1978-1999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是人教版的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针对教材内容,应该适当补充以下几个方面,巩固充实基础知识。
  (1)、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背景上应该增加“两个凡是”继续文革的“左”倾错误,从内容上增加一点,在组织上进行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集体领导,从意义上“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个角度回顾中共历史上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等历届的重要转折会议,1927年的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的“左”倾错误,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确立档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方面改革内容上在经营方式、管理体制上增加了购销体制和产业结构。购销体制方面从过去国家的统购统销变为农产品自由买卖,在产业结构上从单一农业变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同时可以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的历次变化,1949-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经济,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8年的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经济性,1978年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改革,极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大发展,农村历史的变革。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加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计划经济在50年代以来长期推行,国家计划对资源配置起了基础性的作用,它容易造成政企不分,忽视市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分配,虽然曾经一度推进过经济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确压制了企业、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而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强调价值规律,不管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它们都只是一种经济模式,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几个特点,强调市场、宏观调控、以公有制为主题、实现共同富裕。
  1978年――1999年中国经济巨大成就,1978-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381元增加到183084亿元、14040元,工业产品原油、天然气、放电量、钢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对外贸易从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总额急剧增长。
  1978-1999年经济建设成就巨大,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发电上,建成了大亚湾、秦山核电站,建成了二滩、乌江渡水、长江三峡、葛洲坝、黄河小浪底等水利工程,钢铁上,建成上海宝山钢铁总公司等;铁路上建成京九铁路,大秦铁路,南疆铁路等;化工上,建成扬子30万吨乙烯工程,北京燕山石化,大庆30万吨乙烯,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等;煤炭上,建成韩城现代化大型煤矿,山西堡露天太安煤矿等;电信计算机上,建成银河系列的巨型计算机,北京国际电信局等。
  参考资料: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二,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合编,星球地图出版社,2004年

推荐访问:几点 经济建设 新中国 成立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