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鹅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于庆池

山东省平阴县畜牧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平阴 250400

鹅属于体型比较大的食草类水禽,在抗病力方面表现比较好,而且相对更加的耐粗饲,同时投入的饲养成本不高,生产周期也相对短,但是却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目前有些饲养场依然采取传统的养鹅生产方式,缺乏合理的饲养管理经验,也不具有科学的防控意识,尤其是雏鹅生长阶段,成活率是养鹅生产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以及数据分析,雏鹅的成活率一般维持在80%左右,死亡的雏鹅有90%是集中在3~20日龄,管理因素引起雏鹅死亡大概占60%,由于疾病引发的死亡大概有40%,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该给予雏鹅饲养充分的重视。

1.1 饲养者管理水平低下

农村基层的养鹅生产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作为生产单位,饲养者大多是农民,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饲养圈舍也相对比较破落,不能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供应给鹅群的饲料相对单一,在鹅群饲养量增加的同时,管理水平相对跟不上,必然会影响雏鹅的成活率。

1.2 免疫程序缺乏合理性

日常生产中对于饲养环境进行良好的控制,并且能够执行正确的免疫程序,是保证鹅群健康生长的基础条件,但是“防重于治”的理念目前在农村还是不能做到彻底的落实。所以在实际养鹅生产过程中,很多饲养户并不能充分的重视“防”,而是重视药物的治疗方面。此外,因为疫苗市场相对混乱,一些饲养者会贪图便宜而购买无效的劣质疫苗,反而造成免疫失败,影响鹅群的健康。或者在日常生产中随意给鹅群用药,忽视平时的预防,影响鹅群的实际生产质量。

1.3 饲料营养不全面

种鹅日常采食的日粮中没有配比全面合理的营养成分,导致营养物质缺乏,常见的如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比较多,所以种鹅产出的种蛋质量一般都比较差,在蛋重和蛋壳等方面都不能够达到该品种的相关标准。这样的雏鹅在出壳之后通常都是体质比较弱小,而且抗病力比较差,出生之后很容易患病,个别雏鹅还有残疾的情况,最终会直接造成雏鹅较低的成活率。

1.4 饲养环境不适宜

雏鹅对于外界生产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育雏环境不佳是造成雏鹅死亡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比如饲养舍内的温度条件不合适,温度过高会对雏鹅的采食状态产生影响,雏鹅的体温呈现升高,散热功能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对于雏鹅的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果雏鹅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条件下,就会造成大批死亡的情况;
但是如果育雏环境的温度过低,则雏鹅就容易出现扎堆的情况,这样会因为拥挤、窒息而发生死亡。如果饲养舍内的湿度条件过高,伴随不合理的温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雏鹅的死亡率。饲养舍内存在过高浓度的有害气体,如果通风情况比较差,会造成雏鹅在生产中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就是采食行为停止,最终发生死亡。此外,生产中不良的育雏环境还包括光照过强、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太潮湿等,这些条件会引发雏鹅出现啄癖,降低雏鹅成活率的同时会提高其死亡率。

1.5 忽视防疫、乱用药物

雏鹅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比较差,所以在生产中极易感染患病,实际生产中主要就是依靠免疫而获得抵抗力。一旦饲养场内有雏鹅出现发病的情况,个别的饲养者就会凭借自身的生产经验而针对病鹅进行治疗,不能够按照疗程治疗,造成疾病失去控制,产生耐药性甚至是导致病鹅出现药物中毒的情况。实际生产中,如果雏鹅感染小鹅瘟等病毒性疾病,可以通过补充芪板青颗粒治疗,提高病雏鹅机体的体质,从而提高抵抗病毒的能力。雏鹅一旦发病之后应该及时进行确诊,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切忌随意的使用药物治疗或者盲目的加大用药剂量。还应该按照说明书的疗程用药,合理选择药物配伍,准确掌握用药剂量,避免用药时间过长,生产中一般连续用药时间应该控制在一个星期之内,否则病鹅容易产生抗药性或者出现不良的反应。

1.6 其他

实际养鹅生产过程中,在养鹅之前应该准备好育雏舍、成鹅舍、活动场所、饲料仓库等,育雏之前要对育雏舍进行必要的清扫与消毒处理,墙壁、天棚以及网架等都应该采用20%的石灰乳或者是3%的火碱通过涂刷的方式进行消毒,育雏舍进行完全的封闭处理,可以采用甲醛熏蒸的方式进行消毒,第二天应该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排气处理。如果舍内有垫料,应经常进行消毒并且晒干,避免垫料出现发霉的情况。生产之前还应该提前准备好饲料、药品以及生产用具。在进雏之前的1~2 d,应该针对育雏舍进行加温预热处理,以更好的迎接进雏。雏鹅机体一般的抗病力都比较差,如果饲养生产中的管理措施不到位,投喂的饲料中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生产环境条件不适宜,没有进行彻底的消毒、免疫接种工作不能严格的执行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雏鹅感染疾病,而疾病正是降低雏鹅成活率低的主要因素。

2.1 选择雏鹅

鹅苗应选择接种过小鹅瘟疫苗、副黏病毒疫苗的母鹅后代,确保雏鹅可以通过被动免疫而获得母源抗体,足够抵御以上两种疾病的早期感染。选择雏鹅一方面要查看其精神状态以及绒毛的色泽;
另一方面就是用一只手托住雏鹅的颈部及胸部,而另一手由其背向后摸至尾部,并且需要检查其腹部是否出现胀大的变化,同时要观察进行抓摸时鹅的反应。

2.2 适时饮水、开食

出壳后的24 h,大多数雏鹅都出现啄食动作或者是发出叫声,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其提供水和料,应该先供饮水而后投喂料。雏鹅第一次的饮用水可以选择浓度为0.02%的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满足对于水分的需要,并且对其食欲产生一定的刺激,还具有清理消化道并且促进胎粪排出的效果。最初的几天尽量给雏鹅提供温开水,给雏鹅投喂熟食到喂生食应该逐渐的过度,不能突然就进行更换。随着雏鹅日龄的不断增加以及机体的活动能力逐渐的增强,雏鹅可以进行放牧饲养。大群饲养生产的时候,应该及时对体质弱且发育缓慢的雏鹅进行分群饲养,提高精料的投喂,通过细心的护理饲养,待其生长状态赶上整体的水平时,就可以采取合群饲喂的方式。

2.3 合理投喂

雏鹅的消化道容积相对比较小,机体的消化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应该投喂新鲜并且易于消化的饲料。日常饲喂的精料可以采用全价的颗粒饲料,青饲料一般选择白菜、胡萝卜、苦麻菜等野菜,但是要控制饲喂量。随着雏鹅日常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投喂量,禁止给其投喂干料,否则雏鹅会因为饱食口渴而出现大量饮水的情况,很容易造成肠破裂而发生死亡。雏鹅日常采食的饲料也不能够以粗纤维为主,雏鹅消化道对于粗纤维不具备比较强的消化能力,所以如果采食大量的粗纤维会在其肠道中因为吸收水分而造成内容物体积急剧增大的状态,导致机体的消化道出现破裂,或者出现便秘、脱肛等症状。

2.4 加强消毒

雏鹅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对于饲养舍内的温度湿度合理的控制。保温期的长短会因为品种、气温或日龄和雏鹅的强弱情况而表现出差异,通常维持在2~3个星期。经常清扫孵化场、种鹅场以及育雏室,并且采取消毒处理,建议每3天就开展一次消毒,可以选择多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有效避免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蛋在入孵前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先采用浓度为0.1%新洁尔灭温溶液浸泡种蛋消毒。在晾干之后将其置于孵化器中通过熏蒸的方式加以消毒,通常每立方米空间可以使用高锰酸钾15 g,福尔马林30 mL,保持室温条件超过24 ℃,保持相对湿度在74%~80%的条件,让其产生的气体对于种蛋持续进行熏蒸20~30 min,然后再进行通风处理以排出气体。

2.5 合理控制光照

光照能够提高雏鹅机体的新陈代谢情况,有利于日常的采食状态,促进其食欲,加强机体对于钙的吸收。实际养鹅生产中在开始育雏的前两天应该实行24 h的光照制度,之后每天逐渐减少1 h,直到自然光照为止。雏鹅比较合理的光照强度通常要求每40 m2的雏鹅饲养舍使用一盏40 w的灯泡,灯泡悬挂在育雏舍中间离地面大概高2 m的位置。白天光线过强,可以采用红纸进行遮挡,避免雏鹅出现啄毛或者啄肛的现象。生产中还要避免不必要的应激,雏鹅的转群、换料以及免疫接种都不能够同时进行,否则会增加雏鹅的应激反应,诱发雏鹅患病。所以日常生产中为了减少雏鹅遭受的应激刺激,可以通过在饲料或者饮用水中添加维生素C或者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物,以有效的控制雏鹅的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养鹅雏鹅鹅群 鹅群夏季管理措施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2022年6期)2022-07-03打鹅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21年8期)2021-09-05雏鹅水中毒的综合防治家禽科学(2020年5期)2020-07-04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9期)2019-08-02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2期)2019-03-16放鹅娃智慧少年·故事叮当(2019年12期)2019-02-18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6期)2018-10-21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水禽世界(2016年5期)2016-12-23为发展养鹅产业鼓与呼……水禽世界(2016年4期)2016-12-03杨老师鹅业信箱水禽世界(2015年6期)2016-03-04

推荐访问:成活率 措施 提高